发布时间:2025-10-15 18:14:34    次浏览
人工智能来了,医生是不是就会消失?要知道,医疗不完全是单纯靠技术来驱动的,它也是一种人文学科。(本文根据李天天在混沌研习社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演讲者|李天天(丁香园创始人兼董事长,丁香园是中国最大的医疗领域连接者以及数字化领域专业服务提供商)人工智能现在如火如荼,开始渗透到很多行业,医疗当然未能例外。当机器人变得如此聪明时,医生的价值在哪里?机器可以替代很多工种,为什么不能替代医生?这个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在专业人士看来,人工智能并不是洪水猛兽,在医疗界,智能辅助决策很多年前就有了。第一代产品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叫做DXplain。这个产品非常简单,医生只要输入一些病人的临床症状,它会根据这些症状提示你,这个患者得了什么病。比如我输入患者的症状是:发烧,嗓子疼,皮肤上出现了红色的丘疹。DXplain会提示我:有98%的可能是一个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87%的可能是猩红热,45%的可能是风湿,还有30%的可能是M3粒细胞性白血病。它会按照数据库中的关键词,给你提供一个列表,你根据这个列表,去判断这个病人最有可能是哪种疾病。同时它也提醒你,还有哪些疾病可能呈现同样的病状,不能漏诊,你还要对病人增加哪些检查项目,才能够更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信息。第二代产品叫做Isabel。它和前面的DXplain的原理都一样,但是算法更为精准,输出的结论也更加准确。为什么叫Isabel?这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她因为医生的误诊而去世,但是她的程序员父亲并没有拿刀去砍医生,而是和医生合作,共同开发了这么一个帮助医生降低误诊概率的系统。第三代产品是一个英国公司正在做的,IBM Watson医生。它的分析方式和前面两个产品不太一样,是基于语音识别技术开发的一款产品。或者说,它在试图学习人类的交流方式,读懂人类的文章。所以现在有很多医疗机构在帮助这家公司训练Watson,每天给它阅读大量的医疗文献和病例,这就是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了。Watson现在学习得非常快,它现在已经在某几个领域里面进展非常快了,比如血液病领域,IBM现在和德州的医院合作,教它看血液病,据说已经达到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了,再过十年,很可能做到教授的水平。后面会不会有大白?(电影《超能陆战队》主人公),我相信会有,特别是一些常见的、规范的领域里,一定会有。 那么,医生会因此消失吗?我分享我个人的三个观点: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他不仅要应用现有的知识还要探索未知第一,医生不只是现有知识的决策者,他还是未知知识的探索者。“胸腔镜”刚刚被研发出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能不能切患癌症的肺。胸外科医生做了三年临床实验,收集了几千名患者临床数据,发现使用胸腔镜可以切除70岁以上,老年男性,直径不大于1cm的患癌症的肺部。有了这项结果以后,很多老年男性治肺癌就不用开胸了,身体伤害减少了很多。。开胸手术需要把肋骨全部打开,现在直接在胸壁上扎三个眼就可以。这个手术你去问Watson,它是不知道的。因为这是全新的设备和全新的知识。所以不能小看医生,医生不仅是医学知识的决策者,还是未知知识的探索者。机器只能辅助诊断最后的决策和治疗都得医生亲力亲为第二点更重要。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诊断,但最后的治疗还是需要依靠医生来完成的。目前的手术机器人已经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很多常规的操作了,但是一些复杂精细的操作只能依靠人手完成。远程手术的环境也还不完备,因为对网络的依赖太强了,万一断网怎么办?太危险了。所以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行业技术具有很大前瞻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边界。就拿刚才说的辅助诊断来说,智能决策机器人最后能帮我们生产一张病症可能列表,告诉这个患者可能是什么病,得每个病的不同概率是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张列表打印出来,交给患者,说,“你看一下,必有一款适合您。”患者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诊断服务。所以医生在诊断过程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医疗不是单纯的技术驱动它也是一门人文科学建立情感联系,需要学习最后,医疗行业不是一个单纯靠技术来驱动的行业,同时,它也是一门人文科学。看病不是简单地做个诊断、开个药单就完事了,病人有很多的情感诉求,希望和医生沟通交流。有一次在国外我太太犯鼻窦炎,先去了大医院,医生太忙,没时间搭理她。她问医生,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医生说先做CT。从医院回来之后,她还是觉得不舒服,就去附近的诊所看了下。在诊所看病的40分钟,有一半的时间她都在跟医生倾诉,病情给她带来的困扰,这种耐心的交流,让她感觉非常好。病人很安心的感受是怎么来的?这些沟通技巧都是经过培训的。我在外国读书的时候,学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医生表演学”。大家知道,在实际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医生是很难和患者建立起共情的感觉出来的。没关系,很难的话,从表演开始。大家说,不就是装吗?没错,就是希望医生装也要装出能够理解患者痛苦的样子,通过这样的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安心和可靠。刚开始可能很难,一直装下去,最后你就真的觉得感同身受了。而这是机器永远也无法取代的。所以,如果你对医疗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了解,会知道并不是积累经验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探索、思考以及情感。技术的发展,会促进医疗的进步,成为医生的好帮手,但是并不会消灭医生。*本文根据李天天在混沌研习社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直接在本公众号留言“转载”获得授权,我们会及时回复。Reading推荐阅读(点击文章标题,直接阅读)★ 上期必读《社区都是江湖,百度知道和贴吧怎么处理用户冲突?》★ 深度《脱不花:内容创业上,罗辑思维趟出这样的路与坑》★ 笔记《混沌研习课全部课程实录PPT合集》混沌研习社第四季度课程表重磅发布600元入社,即可报名听课点此下载混沌官方APP,海量课程视频随时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混沌研习社最新超级课程表,入社听课